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民俗 列表

霞浦樟坑大厝里的故事

发布:2019-03-27 09:06:52来源:霞浦摄影网

在霞浦县崇儒畲族乡西北部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座别具特色的大厝。如今,大厝虽有些破旧,但大厝里流传的故事,仍旧让人深感兴趣,回味无穷。

IMG_0799.JPG

清朝嘉庆年间,在福安溪塔村头,有一个小伙子一脸忧愁的在那里徘徊。

小伙子已经在溪塔村呆了二十几年了,眼下还是一身空空,单身一人。与其在这偏僻小村里无衣无靠的饥饿下去,倒不如走出去闯一闯,或许还有些奔头。小伙子来去踱了几回,终于定下心来:走,出去闯闯。

小伙子看准了南边的天地,孤身一人自村口小路往前方“南漂”了。可是,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遇到的,除了山还是山;给他带来的,除了穷还是穷。小伙子的脚走酸了,就只好找了个小村,暂时安身,便在霞浦境内崇儒乡西北边的一个小地方歇下,给一家生活较好的人先放放牛罢了。

IMG_0800.JPG

一天,小伙子劳累了,就在一棵树下小睡。没料到,牛趁放牛人睡时走远了。小伙子急了,便漫山遍野的找。小伙子找得都要哭了,而牛却在一个宽大的草坪上悠闲自得的吃着青草。小伙子忽然发现,眼前这片草坪很独特:前面是坑崖,后面是青山,确实是一个好做吃又安全的地方。他高兴极了,心中自然萌生出一个希望的念头。于是,他告别了牛家主人,只身在这里结起一座小茅草房;接着,他开荒,种油茶、种樟树、种竹子……养猪养羊……有了收获后,又有了妻儿。这以后,邻村人也开始关注到这个从福安来的小伙子,大家便知道了他的姓名,叫蓝祜滋。

到了清道光30年,蓝祜滋富了,便与儿子们一起拆掉了茅草房,重新建起了十二扇十一榴的砖瓦大厝。大厝按畲家风格设计,很有特色。占地面积近5亩。整座厝由99根木柱支撑起来,上下两层共94个房间。为保风水,高墙把大厝围得严严实实,不辟后门和边门,只在东向开了个双重大门。大厝前面是个深坑,护坡上被厝主人种上了许多樟树,于是,邻村们就称这里为“樟坑大厝”。

IMG_0801.JPG

蓝祜滋每每望着自己和孩子们亲手建起的大厝,心中满是欢喜,总在默默祝愿子孙后代能永远幸福,能去读书考上秀才举人,当个什么官的。

然而,安宁兴旺的生活过了不久,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蓝姓家族占据着险要的地形和肥沃的山土,渐渐成了财主。本想能在这人烟稀少的坑坡上,平平安安的度日。不料,到了光绪年间,一些流氓盗贼竟然抢劫到了深山老林来。

大厝长辈们面对不利形势,几次搓商对策。他们联系了邻村长辈,找来有文化的人,一起拟呈文上奏。没想到,光绪26年,上头竟批文下示警告。长辈和邻村村民都十分兴奋,即召集村民集资刻碑,很快就在大厝路口拐弯处立碑告示。说来也真灵,自立朝廷告示后,流氓盗贼再也不敢来樟坑大厝和邻村侵扰抢夺财物了。

一场护卫之举后,樟坑大厝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蓝姓族人多了一些反思:不能仅仅只是开山种地,采茶织布,族人们开始渴望家族里能有读书人脱颖而出,以实现祜滋公光耀家族的遗愿。

大厝里的人盼呀盼,终于盼来了一个蓝姓读书人。大家都把应试考秀才考举人做大官的希望,寄托在这个读书人的身上。读书人苦读了许多年,储藏了许多知识。这年,就要考举了。读书人挑着竹制的书箱,走在进城的山路上,忽听一声霹雳——科举制度废除了。

从此,蓝家大厝读书做官出人头地之梦,便断在了追取功名利禄的半途中。虽然蓝家读书人没走上仕途,但给后代树立了勤奋读书,尊重知识的榜样。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