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民俗 列表

霞浦竹溜村的来历

发布:2020-01-02 10:34:21来源:霞浦摄影网

竹溜,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雉溪村的一个自然村,一条通往霞浦、三沙的古道从村中横穿而过,而村后约有二华里长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山岭,俗称竹栏岭。该岭直通山顶的边树坪等自然村,因村处古道要处,过往的客人,不管爬岭前行,还是回程下岭,总是在村里驻足休息喝茶。在清初年间可谓是店铺排排坐,热闹非凡,而村里人们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出售后门山的竹林中竹子,每家每户都拥有几十亩的竹林,村民们都以种竹为业。因此,该村旧时也因后门山有茫茫一片竹栏而得名叫“竹栏下”。

QQ截图20200102103330.jpg

村民为何会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呢?这与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有关: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有位姓朱名文山的人家,原来是从浙江苍南金乡一带人,因逃荒一路丂讨到这里。天已黑了,举目无亲,无处投宿,况且是丂讨身份,不好意思向人家借宿,当晚只好睡在村后竹栏岭的土地庙里。
到了半夜,突然做了一个美梦,梦中见到土地公笑嘻嘻地对他说:“文山呀,明天是六月初六,我要晒竹母银子了,因缺少劳力,无法全部晒完,放在仓库里会发黑的,你为人忠厚老实,家中父母年纪大,需要你照料,你到处行丂不是办法,你明天来挑竹母银吧!你尽管挑去,多少都是你的啦!”。而奇怪的是等土地公说完,土地婆也笑嬉嬉地对他说:“后生弟呀!竹母银就在我的庙后山的一片毛竹林中,别人的竹子要正月、二月种下才会成活,而我这竹子只有在六月六日,种植下才会成活,但种到哪里就会活到哪里,一年成活二年成林三年成竹海”。
朱文山醒来,想到昨夜的梦中,土地公和土地婆对他说的话,便拿起庙里一把锄头和砍刀,前往庙后的竹林中去。用锄头挖出小竹,用刀劈掉竹子尾部,然后一捆捆绑起来,扛到空山草地上栽种,过了月余,他到山上观看,发现小毛竹都活了。又过了几个月,小毛竹长出竹笋。第二年竹笋又成了母竹变成了一片竹林,第三年又长出很多竹子,就这样整座山变成竹的海洋。
通过三年的经营,竹林里的竹子非常的茂密,朱有山将竹子砍掉一部分,雇船运至外州府去卖,赚了不少银子。因此,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建起了房子,娶了妻子。从此,朱文山的姓名与毛竹一样出了名。尤其浙江、温州宁波一带的客户特别喜欢他的长毛竹。于是,他将毛竹运至宁波等地出售。一日,他装竹子的船在宁波码头停稳后,搬运工人们将毛竹卸到地上。也许是工人用力过猛之故,从船上往下扔的毛竹里,突然跑出有几粒竹黄,洒落到地上。
说来也巧,正好被一名准备去乘船的郎中发现,郎中便问:“你家的竹子黄蛋多不多?”他自信地说:“咱家的每株毛竹头都长着许多这样的黄蛋,整片竹林的地上,到处都是有。”郎中听后说:“你这下要发大财了,浙江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要竹黄蛋当药食疗。如今到处难觅这种竹子,你赶紧回去将竹子的黄蛋取来到浙江各大药行出售,包你发大财”。朱文山听毕,回家按照郎中的吩咐去做。果然很快就赚到了钱,成了远近闻名百万富翁,俗称“竹头百万”。
有一日,朱文山请了几个村民到竹栏岭边砍伐毛竹,村民们为了省工省力,将来砍下的竹子向山下溜,俗称“溜竹”。不巧有一路人,正好登岭去霞浦,走到半岭一转弯处,被山上溜下的竹子捅死,死者亲属,便向肇事者提出索赔,在多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死者亲属将竹栏下村的所有村民,提告至县衙。而为了早日厘清案情,县衙将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捉拿归案,而玩怱职守的县衙,不分清红皂白,把抓来的人全部判为入狱关押。弄得整个村庄及周边村民人心惶惶。
幸好在朱文山朋友的帮助下,请来了水门乡下徐村精通清律的状师徐步青来打这场官司。徐步青接到案后,他看了村里之前所写的诉状,将诉状中的“溜竹”一词改成了“竹溜”。徐步青在与县衙对薄公堂时,抓住“竹溜”一词进行辨护,结果县衙认为“溜竹”是人为造成的伤害致死,应负法律责任,而“竹溜”却是竹子自己滑溜下山,属非人为的过失事故。因此,县衙下令将竹栏下村被抓的村民全放回。竹栏下村的村民们,为了永远记住打赢这场官司,在朱文山的建议下,将竹栏下村改为“竹溜”,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雷恒润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