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民俗 列表

霞浦妈祖文化信俗

发布:2020-08-03 22:48:55来源:霞浦摄影网


微信图片_20200803224707.jpg

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

2014年9月,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

妈祖,姓林名默,又被称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福建莆田湄洲屿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

妈祖文化是中国沿海地区最重要的宗教信仰,是福建地区的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理想和主观愿望所塑造的海上女神,是劳动人民的心灵和精神寄托。它是在三教合一的潮流下产生、形成的,吸收了儒教、道教、佛教优秀因素,具有典型的传统性、极大的包容性和鲜明的海洋性等特征。妈祖文化通过人们对其的祭祀活动进行传播和传承,对社会稳固、国家兴盛、民生富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803224714.jpg霞浦地处闽东沿海,古时多遭海贼、倭寇骚扰。

宋初,妈祖的父亲都巡检林愿,因平定海寇曾驻防霞浦松山。后来他与当地的王夫人成亲,生下妈祖。因此,霞浦的百姓认为,松山是妈祖的“娘家”。

妈祖生前为巫女,曾救助乡人于海难和疾病中,她“立德、行善、大爱”,受乡人的崇拜,羽化后人们建庙奉祀,因此,就产生了妈祖信仰。

霞浦妈祖信仰始于北宋。据《霞浦县志、祠祀志》载:“天后庙,在松山,建自宋朝,在洄澜岸口。神林姓,世居兴化府莆田里之湄洲,乾宁时三月二十三日降生,及升化之后,常见其朱衣飞行水上,天圣间立庙于莆之西山”。可见松山与湄洲几乎同时立庙祭祀妈祖,松山妈祖庙仅次于湄洲庙的第二大宫庙。

《霞浦县志》载,天后宫各村创建不一。松山建自宋朝,在泗澜岸口,而城关利程、松山、东冲多为官员出资倡建,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前全县大小妈祖宫40余座。目前,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四千座“妈祖庙”,约有二亿妈祖善信。霞浦妈祖善信及妈祖庙场约占世界的百分之一,这数目可谓惊人。

霞浦妈祖崇拜还延伸到整个闽东、浙江,延伸到海峡彼岸台湾。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王积翁是霞浦赤岸人,赤岸与松山仅数里之遥,受妈祖文化影响,倡海运拜妈祖。元朝从海运中获得巨大便利,从而提高了妈祖的知名度与地位。

《元史·祭祀志》载:“凡名山大川义士在祀典者有司主之,唯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圣、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皇庆以来岁遣使斋香遍祭……”松山妈祖文化的影响第一次大规模扩展。

明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福建海域的第一基地就是霞浦福宁浮鹰岛。福宁湾内船民信奉妈祖,许多人成为郑和船队的船员,郑和入闽后,为顺应船员之心,祈求航海顺利,亲自参拜妈祖。随着远航,妈祖崇拜影响到台湾及东南亚地区。

清代,霞浦有许多人在台湾宜兰、新化、淡水、斗六门等任教谕、副将、都司、守备、游击、千总等,这些妈祖信善又一次把妈祖崇拜传到台湾。

如今,台湾嘉义县还成立了“霞浦松山台湾嘉义圣母会”,并把当地妈祖金身送到松山开光分灵,每年均有多批台湾妈祖信众前来松山朝拜进香。

霞浦流传诸多妈祖传说故事,例如,一说妈祖是在松山出生的,当地有村民梦见海龙王到了林愿家,所以霞浦人也称妈祖为“龙女”。

微信图片_20200803224719.jpg霞浦妈祖信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新春祈年、金身巡安绕境、四海龙朝圣母、阿婆走水、渔村神会、妈祖换龙袍、迎老爷、阿婆出巡、妈祖夜巡、火烧炮杄等活动。2017年1月,霞浦“妈祖信俗”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非遗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

一千多年来,妈祖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航海之灯,成为霞浦海洋文化的象征,成为人们无法割舍的亲情和纽带。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