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三沙的故事
发布:2017-12-20 20:19:58来源:霞浦摄影网
三沙镇地处闽东北翼沿海突出部(北纬27°,东经120°),是全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系一级渔港,属全省最早开放的国家对台贸易二类口岸。与福州、温州两大港口城市均距200公里,海路距上海373海里、马尾111海里、台湾基隆126海里,朝发夕至,水陆交通便捷,自古就有“福宁门户,全闽锁钥”、“闽浙要冲”之美誉。
全镇陆域面积63.6平方公里,以花岗岩类低山、丘陵地型为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陆域呈半岛状。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曲折的海岸线长达40多公里,天然海湾港口众多,共有大小码头20多个,可停泊数千艘船舶。海域辽阔,海产资源丰富,水产品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其中位于三沙镇东北面的古镇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主航道水深15—44米,万吨级客货轮不受潮水限制,可随时直靠码头,是理想的外贸出口物资的起运装卸点和天然的避风港,现港内有3000吨级码头2座。目前,三沙境内水陆交通兼备,随着福宁高速公路、温福铁路以及疏港公路和古镇港至牙城海滨公路等相继建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将使三沙成为闽东北翼沿海区域的中心汇聚点。
全镇总人口4.5万人(不含暂住、流动人口),,镇区人口达3万余人,下辖有4个居委会和27个村委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三沙发展已步入了快车道,小城镇的文化品位和吸聚功能正不断提升,镇区内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渔业经济和对台贸易等四大经济格局。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近30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近1/3。
近年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三沙一级渔港,建成后的中心渔港,将有效利用水域面积可扩大到120万平方米,水深增至8米,不仅可提供近千艘船只的避风、停泊作业,而且对三沙的港口经济发展直接产生巨大的拉动。工业企业产值在三沙镇的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三沙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工业城的龙头舞活,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有力推进了城镇化发展进程。三沙的民营经济在全县独树一帜,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以华美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20多家大小企业,主要从事食品加工、冷藏、拆船、造船、机械、修配、铸造、五金、渔具、塑料、鞋革、油毡等产品生产,已初步形成了三车配件、五金器具、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很多产品畅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盛誉,当地企业家不仅在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全力支持地方建设,而且那种爱乡情结和互助传统,为三沙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光影小镇-三沙
三沙镇地处闽东北翼,自古就有“福宁门户”“闽浙要冲”之美誉。全镇陆域面积63.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4.5万人,讲闽南语。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天然海湾众多,海产资源丰富,位于东北面的古镇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目前,三沙境内水陆交通兼备,将使三沙成为闽东北翼沿海区域的中心汇聚点。
早在上个世纪初,就被孙中山先生列为全国五大渔港之一,载入《建国方略》。新中国成立后,被省政府列入最早开发建设的大型渔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三沙发展已步入了快车道,近年三沙一级渔港建设,对三沙的港口经济发展直接产生巨大的拉动。这里政通人和,交流频繁、风光迷人。被誉为"闽东小普陀"的留云洞、烽火岛、古桃城、三沙湾、三沙墩柄植物生态园、三沙二坪高山天然氧吧等旅游景点,观日地标花竹、梦幻滩涂小皓、落日唯美东壁摄影景点,促进了聚贸易、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经济,将成为三沙21世纪繁荣昌盛的又一亮点。
三沙地名-那是一个凄美的传说
古时,三沙原是一片海滩。一天夜里,天上乌云滚滚,雷电大闪,三狮与五虎为了都要镇守这儿发生了撕斗,两头狮奔去揽住圆山,象双狮抢球:另一头狮站在排塘岭上,头仰着天看。狮吼虎啸,一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狮胜虎输,原先五虎盘踞的所在,因为海水日夜侵袭,就是三沙的一澳、二澳、三澳、四澳、五澳。战胜的三头狮一头镇着山,两头护着海。从此,这里成了风平浪静的海港。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三狮,便将此地命名为"三狮"。由于这里的居民多从闽南迁来,讲闽南话,闽南话的"狮"、"沙"音相近,经年累月,含混传呼,"三狮"就变成"三沙",一直沿用至今。
三沙先民-我们从哪里来?
闽南人是这里最早的开发者之一,漳浦渔民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来到三沙。他们发现三沙港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黄花、小黄花、带鱼、目鱼等近海经济鱼类,便经常驾船到此捕鱼、避风;他们看不到什么人烟,就在岸上搭简陋的木房作为落脚点,住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慢慢就习惯了,成了"常住人口",随后就有闽南沿海各地的渔民陆续在三沙定居下来。三沙是移民小镇,因为这些渔民来自五湖四海,所以三沙民间没有任何宗派,也没有排他性。这种几百年延续下来的包容精神,应是闽南人的优秀品质之一,现在在许多方面都得以体现。一些闽南风俗也在三沙照旧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