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45座古城堡今何在?
在霞浦每到一地,总会见到各式各样的古城堡,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巧,让我惊诧不已。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城堡?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古城堡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明朝嘉靖年间持续到万历年间的四十年倭寇猖獗,闽浙处于对倭战争最前线,东南海防建设关系明代政权稳定,闽浙是重点设防区。明代东南海防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水寨,第二道是卫所和巡检司,第三道是沿海城堡。明朝的海防部署严密,明军最终在1566年基本平息了东南倭寇,是历史上最重视东南海防防卫的朝代。
霞浦县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曾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福建省历史上建筑城堡最多的县份之一。据《福宁府志》载当时福宁府建有三十七处城堡。而1987年经全县性文物普查所提供的资料,霞浦县古堡遗址现存有明代卫、所、堡28处,寨一处,烽火台九处。这些城堡除桃城堡建于唐朝和长头土堡建于清朝外,其余均在明初至隆庆年间。其中以大京堡、传胪堡、厚首堡三处城堡规模最大保护较完整,它们各设置有鼓楼、走马道、拱门、城垛及女墙,其余城堡大多因自然或人为损毁,仅存大部城垣或城门,是现存明代海防古堡,迄今为全省之最。考古学家称霞浦县为“古堡之乡”。历史上霞浦所建城堡有:桃城堡、大金堡、传胪堡、厚首堡、北堡、外浒堡、闾峡堡、古县堡、松山堡、赤岸堡、江边堡、牙城堡、云阳堡、横山堡、沙洽东西二堡、南屏堡、竹屿堡、沙塘堡、下村堡、涵江堡、小马堡、龙湾堡、棠源堡、洪江堡、渔洋堡、武曲堡、武崎堡、长溪堡、积石堡、罗浮堡、上洋堡、高罗堡、塘头堡、赤崎堡、长头土堡、霞江堡、砚江堡、塘边堡、台江堡、东安新堡、青湾堡、钱库堡等。
桃城城堡位于三沙镇北约四华里的山上,县志记载为建于明嘉靖年间,但据考证应为唐朝,城墙修筑在陡坡之上,用大块石砌成夹墙,中间再用黄土填实。整体墙厚6.6米,周长约1000米。残基上敌楼占地9米×7米,城内通向敌楼的石阶至今犹有部份存在,系用一块块石板按梯形插入城墙内,形成阶梯,现在尚余北门一段长约百米的残垣和城门。
大京城堡建于明洪武20年(公元1387年),城周长2815米,高6.5至9米不等,墙面宽3.6米,座基宽5.6米,系花岗岩砌成,辟东、西、南三门(北面依山),东门为瓮城,也叫双重城,砌石缝均以铁水浇固。城上有数百个垛口,俯瞰远眺,视野十分壮阔,情境一览无遗。城外有一条宽宽的护城河,与城堡构成一个森严壁垒的整体。城上窝铺、炮位等设备齐全,与外海烽火门、南日山互为表里,结为犄角、斥堠相望、壁垒森严,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阻遏了海上盗寇的觊觎骚扰、人称“海涯屏藩”。是现今我国最长的乡村古城堡,是霞浦县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堡之一,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当时福建海疆四大城堡之一。
传胪城堡系明嘉靖24年建。该堡周长640米,呈正方形,城内占地面积2009平方米,城堡部分已残破,高约4米,座基宽5米,墙顶宽3.5米为花岗岩碎石干砌,原建城辟有西、南、北三处城门,南城门于1988年重修,城门高5米,呈圆形,门内外圆内方,城门内宽2.5米,内高4米,城门眉顶嵌刻黑底金字“皇明方伯里”碑刻。该城堡于1997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厚首城堡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堡平面呈长方形,堡墙石砌,长1192米,高4.5米,基宽5.5米,顶宽3.6米,高6米,总面积7127平方米。上有观音亭和亭下亭。东、西、南各设一城门,西门为双重门。东、北两门均宽1.5米,高2.66米,西门宽1.5米,高2.2米,城门外为条石砌成,内用砖砌。
八堡古城堡始建于明正德5年(公元1510年),位于沙江镇八堡村。是当时由中原迁来的八个姓的先民联合集资出工兴建的,因此号称“八堡”.八堡古城堡周长约1公里,城堡墙上皆种植茂密苍翠的南方小叶榕树,城墙皆用产于当地的青色花岗岩夹插着红色花岗岩方石堆砌而成,固若金汤。城堡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西门是瓮城,规格最大,呈“凸”字形,城墙高约4.5米,全部由2米见方的青石和红色花岗岩石块堆砌而成。城内有两条呈“工”字形的古街,古街道路也是用青石板铺就,这些石板路经过岁月的洗礼,光滑洁净,一尘不染,古街两边皆是古色古香的青砖黑瓦农家旧院落。现已被列为霞浦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外浒城堡,位于下浒镇外浒村,始建明嘉靖年间,城呈椭圆形,城周长668米,高4.5~5米不等,而墙体就地取材部分为乱毛石,部分为鹅卵石干砌成。有城门5个,东、北两城门为方形门,通高2.2米,宽2.2米,为方块石砌,西、南及南临三个城门为拱形门,高2.6米,宽1.7米不等,城内西北向城内墙垣筑一条“L”形走马道,残长近百米,高2.2米,宽近2米,整座基本保护完好,这座地衣剥蚀、古榕掩映的古堡古雅可人。现已被列为霞浦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霞浦古城堡见证了几百年历史沧桑,它是抗击异族入侵的坚强堡垒,保障中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是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象征,在历史长河里永远放射出民族庄严威武的光芒。对于研究古代军事工程建筑、军事防御设施及其布局提供了实物依据,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
附:
1、松山堡。在松港社区松山村,堡以内旧称“城仔里”,已毁。
2、赤岸堡。在松港社区赤岸村,明朝赤岸人林爱民撰有《赤岸堡记》记述建堡的目的与过程。现存部分墙垣。
3、江边堡。在松港社区江边村。已毁。
4、牙城堡。一名“凤城”。城内叫“牙城”,城外西面叫“西门外”,南面叫“南门外”,东面叫“东门外”,东南面叫“孟路下”,现存部分墙垣和东门。
5、云阳堡。在牙城镇文洋村。保存较好,前几年重修墙头。
6、横山堡。在牙城镇洪山(旧叫“横山”)村,已毁;
7、桃城堡。在三沙镇区西面半山,已残。一般以为明代防倭寇所建(明嘉靖36—37年,公元l557—1558年)。张景骞先生等经过实地考察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非明代所筑,而是唐时宁远镇驻兵所筑,桃城和三沙这两个地名在宋代的文献里己有记载,这说明桃城在宋代以前已经存在了。古老的桃城现在尚余北门一段长约百米的残垣和城门急需热心人捐资修葺。
8、沙洽东西二堡。在沙江镇区,明朝嘉靖年间初建,民国元年(1912年),乡人汤乃赐拓东堡地址鬻(卖)于人,以其金(钱款)筑东堡北门。今毁。
9、南屏堡。在沙江镇南屏村,已残。
10、临江堡(厚首)。在沙江镇厚首村,今存。
11、竹屿堡。古称“筑屿堡”。在沙江镇竹江村。明朝村人张于卿(职孝廉)撰《竹江图引》记录有建堡之事。今毁。
12、古县堡。在沙江镇古县村。今存。
13、沙塘堡。在沙江镇沙塘村。今残。
14、下村堡。即方厝城。在沙江镇方厝城村。有二层城,内一层,谢姓筑;外一层,方姓筑,故称“方厝城”。
15、涵江堡。俗称“蚶澳”,在沙江镇涵江村。堡以内谓之蚶澳里,堡以外谓之下岭。
16、小马堡。在沙江镇小马村,今残。
17、龙湾堡。在沙江镇龙湾村。今残。
18、北堡。在沙江镇八宝村。当年有八姓大族共筑城堡,现存陈、林、梅、彭等姓氏。今残。
19、棠源堡。在今长春镇镇区。长春镇区明朝叫“棠源”。今毁。
20大金堡。在长春镇大京村。原为明初千户所驻城。江夏侯周德兴复筑。明朝乡人吴垩(上“西”下“土”)撰《续大金所拓西南城碑记》记述城堡初建与扩建的经过。今存,前几年民修公助修葺一新。
21、洪江堡。在长春镇洪江村。清同治初,有塑匠吴金穆者号“石泉”,积百余缗钱,本来想用以娶妻和扩大生意。正好遇到浙江平阳发生“金钱会”农民起义事件,他便倡议修筑洪江土堡防御“寇”(旧时把农民起义也称为“贼寇”),经费不足,又借贷把工程做完成。之后他逐年将替人塑佛像和神像的收入,用以偿清借贷的子钱及母钱。就连零数几十钱都补偿人家,受到县官和乡人好评。今残。
22、渔洋堡。在长春镇渔洋村。今残。
23、武曲堡。在长春镇武曲村。今残。
24、传胪堡。在长春镇传胪村。今存,前几年有修葺。
25、武崎堡。即武岐,在长春镇武岐村,今毁。
26、长溪堡。在长春镇长溪村,今残。
27、积石堡。在长春镇积石村,今残。
28、罗浮堡。俗呼“罗湖”。在长春镇罗浮村,今残。
29、闾峡堡。在长春镇闾峡村,原先在明朝嘉靖年间筑旧堡。后因人烟稠密,又拓地东旁复筑一堡曰“新堡”。
30、上洋堡。在长春镇上洋城村。今残。
31、高罗堡。在长春镇高罗村,今残。
32、下浒堡。在下浒镇镇区,今残。
33、文星明堡。俗名“文星坪”、因宋时朱元晦避伪学之难,逃难至此,仰观天象曰:“文星其复明乎!”遂以名其村。在下浒镇文星明村,今残。
34、塘头堡(即北港)。在下浒镇,今残。
35、赤崎堡。下浒镇赤岐村,今残。
36、长头土堡。在北壁乡,明时公建。建后不久即被倭寇攻破而毁。
37、霞江堡。在溪南镇。今毁。
38、砚江堡。在溪南镇,今毁。
39、塘边堡。一作“长边”,又名“长兴”。在溪南镇长边村。今残。
40、台江堡。一名“台澳”,在溪南镇台江村,建后不久即被倭寇攻破而毁。
41、东安新堡。一作“东蚶”。在溪南镇东安村。已毁。
42、西庵堡。一作“西蚶”。在溪南镇西庵村。已残。
43、青湾堡。在溪南镇,今毁。
44、七佛城。在水门乡玉山次峰顶。有说是唐朝时建,有说是宋朝时建,笔者认为当在明朝中后期时建(笔者有考证之文,待后粘贴)。今存。1991年前后由霞浦县城一批热心人捐资修葺。
45、钱库土堡。在牙城镇渡头村田古后自然村。清朝后期建,今毁。
本文来自陈旭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