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东吾洋:岛如卧虎中流柱
咏东虎洋【清】张光孝
子鱼将上黄鱼发,大孟才收小孟开。
潮退泥埕饶蛤蚌,风掀波浪殷云雷。
岛如卧虎中流柱,贤为伤鳞五路来。
当日亭前传笑语,至今胜迹在江隈。
此诗写东吾洋的富饶和壮观,因用典而增色。首联写在子鱼和黄鱼的捕捞季,大小渔船竞发,来回穿梭,一派繁忙。颔联前分句拓展到潮退时滩涂的丰饶,有蛤蚌等各种小海鲜供人讨海。颔联后分句写东吾洋的波澜壮阔,“殷云雷”为后面的卧虎铺垫增势。颈联引用南宋朱熹流寓长春镇武曲村期间,登五路亭,俯瞰洋面,留下“一虎视江中”之典。“贤”即贤人朱熹。东吾洋美丽富饶,朱熹登上五路亭先是为其风光倾倒,旋为鱼群而伤慨。颈联的后分句感情提升,章法老到。
张光孝(1821年-1889年),号兰郊,霞浦竹江人,同治年(1862年-1874年)拔贡,捐训导,著有《竹江论史》。
东吾洋
据说南宋朱熹流寓长春镇武曲村期间,登五路亭,俯瞰洋面,对面的竹江岛横居洋中形似卧虎,并在叙文中留下“一虎视江中”句言。从此竹江岛有了“虎岛”的美称,而东吾洋面积的五分之四多都在虎岛的东面(东南面),故称该洋为“东虎洋”。新中国成立后,部队测量地图,来到东虎洋畔,在询问当地老百姓这洋的名称时,因方言口音“H(虎)”与“W(吾)”不分,工作人员也没认真核对,就把测量地图上的地名标注成“东吾洋”,并权威发布,几经传称,就成了今天的“东吾洋”。此洋四面环山,腹大口小,总面积170平方千米。沿岸村落相望,如明珠环嵌在洋的四周。
围江
围江村位于沙江镇南部、东吾洋北岸,这里有大片滩涂,连接天际非常壮观,是拍摄日出日落的好地点,还可拍摄海带收获和滩涂小舟。围江北部小岛,叫馒头山,因酷似馒头而得名,现称为笊篱屿并立碑。围江岸边养殖有许多挂蛎,拍出的照片色调素雅,转成黑白的,很有国画韵味。
白鹭
白鹭村位于沙江镇南部,西面与围江笊篱屿摄影点相邻,面对东吾洋。白鹭村有广阔的滩涂及海带养殖海域,每年海带收成季节,海面船只穿梭,海岸边海带飘舞。夕阳西下,光影在海带之间斑驳陆离,形成光和影的魅力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