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列表

渔家走亲

发布:2014-02-08 15:15:14来源:霞浦摄影网
    我的家乡付竹村,依山傍海。村外不远有个小孤岛名叫外屿的,住着200来个渔民。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毛竹,松林里有蘑菇,泥塘里有野藕;有柴火,有野草。海里有鱼虾螺蟹。山是山民的,海也是山民的。渔民可以在退潮时和我们一起捡螺,挖章鱼,围港;涨潮时,山民望洋兴叹,无可奈何,渔民们则能用网捕鱼,这是渔民们的天下了!他们把自己获得的海产品,提到村里卖,或换自己所需的柴火啊,粮食啊,油盐酱醋啊什么的。也许是山民们还会酿酒,做年糕,包粽子,烤月饼,对渔民有极大的诱惑力,而渔民每年端午节上市的金灿灿的大黄鱼,使山民们馋涎欲滴吧,家乡就有了独特的风俗:渔家走亲。山民和渔民一户对一户结亲。所谓的结亲,不是通婚,而是结为朋友。逢年过节,结亲的渔民们便带着上好的海鲜鱼干走亲,山民就会以礼相待,先是温一壶黄酒,煮几个芋头,和渔民喝酒天南海北神侃。渔民天生的爱喝酒,对他们来说,酒是好东西,喝了御寒,浑身有劲,摇船特快,拉网特顺心。酒酣脸红之时,稻米掺地瓜米的喷喷香松软爽口的饭就做好了。山民吃厌的青菜萝卜,芋头马铃薯,黄豆生姜,对渔民来说,简直就是山中珍品啊。吃饭时,主妇已将回礼收罗妥当。渔民酒足饭饱,打着嗝,挑着青菜萝卜,干豆干笋,黄酒酱油,大米豆腐,乐悠悠颤颠颠地回船了。村口,一双双罗圈腿,在船岸之间摇晃。
    每每我家的渔家叔叔来时,我都把大木桶放下,把渔家叔叔的鱼呀,虾姑呀,青蟹呀,倒在桶里,逗它们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吃大黄鱼。大黄鱼每尾三、四斤重,黄灿灿的,怪不得人称“龙王公主”。去鳞,清水煮了,清香飘满屋子。汤,好喝极了,清、甜、香、鲜;肉,一块一块的,香嫩可口,越吃越想吃,舍不得停下!我们弟妹们抢着鱼牙齿,鱼牙齿个个如白玉一般,甚是可爱。到如今,我依然一提起大黄鱼,就齿间生香呢!
    渔家叔叔讲的捕捞大黄鱼的景象,太令我神往了。端午节前后,渔民们结对而去,到官井洋捕大黄鱼。官井洋是全国唯一的大黄鱼天然产卵地。捕鱼时节,千帆竟发,鱼声如雷,人欢鱼跳,一派繁忙丰收景象。听渔家公公讲,螃蟹大如席,章鱼脚海碗一般粗,鲸鱼肚里能演戏!嚯!当然,我爷爷自然给渔家叔叔渔家公公讲葛洪山上葛洪炼丹的传说,蟒蛇的传说。这些也让渔家叔叔渔家公公大开眼界。
    每年的正月初二初三,我们的渔家亲戚们,还会成群结对来村中“走莳”。莳,即自制的糯米年糕。因为和山民“走亲”的渔民毕竟不多,大年初一“走莳”正补此不足。有和山民“走亲”的带路,后面跟着一群渔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赤着脚,破衣破裤,弯着腰,摇着罗圈腿。他们挨家挨户,讨的一片半块莳,喜形于色。每到我家,我父母都会把破衣服碎布头,送给他们,我们也很穷啊。见着渔女一双双红肿的双脚在严冬冰冷的泥泞中,面色红润,见到年龄相仿的我们,她们则低头无限的羞涩,像海中的莲花啊。
    渔家走亲,使我知道了海的女儿的甜美,使我知道了海的女儿的苦难,使我知道了海的女儿的情怀。
    随着改革开放,渔民们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逐渐上岸定居,结束海上吉普赛的生活。他们大力发展海上鱼排养殖,生活逐渐好了起来,走上致富路。外屿的渔民们也迁居到了新渔村——“水升村”,意即水上升起的村庄。“渔家走亲”风俗也就成了历史。虽然那时我们都很穷,但我依然怀念“渔家走亲”淳朴的风情。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