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天后圣母行宫
发布:2014-02-08 11:01:19来源:霞浦摄影网
霞浦县松山天后圣母行宫,坐东朝西依山面海而建。地处福宁湾西南端与福宁湾东北部的三沙镇遥遥相对,宫庙坐落在松山村澳尾港的洄澜岸口,俗称澳尾宫,是福建省唯一的一座天后圣母行宫,仅次于湄州祖庙的第二大宫庙。据考证它的建立年代比湄洲天后宫(即祖庙)略迟几十年。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从史书记载和现存文物来认识这座天后宫的历史价值和对后世之影响。
(一)史书记载:
①《福州州志·祠祀庙》(明万历二十一年、四十四年版)载:“松山天妃宫在南石崖上,福州志神姓林莆田都巡检季女,少而灵异,室处三十年,著灵于海上”。
②《古今图书集成·福宁祠庙考》,第17项记载:“松山天妃宫,在南石崖上……”。
③《福宁通志》卷9《坛庙志》载:“天后宫,在松山洄澜岸口,宋建……”。
④《霞浦县志》(民国18年版)卷24《祠祀志》载:“松山天后宫,建自宋朝,在洄澜岸口”。
霞浦自古以来,沿海先后建有妈祖宫30多座,翻阅史书,只有松山妈祖宫,明确记载:“宋时,建于南石崖上或洄澜岸口”。
(二)宫内现存文物
①1983年,在主殿前面原戏台大厅,挖掘发现宋代复盘莲式柱础石一个,方形青石户枢两个;
②正殿悬梁尚存有明万历年间(1373—1619年)粉底黑字“福宁州知州胡尔糙舍银贰拾两”;“福宁卫指挥张□□舍银贰拾两”和“清康熙间福宁总镇吴万福重修”两处题额。
③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靖海宫祀界”石碑,高1.65米 ,宽65公分。碑文:“自郡治东迤逦而南,有巍焉特峙者曰松山,当巨海之要冲,面向七星,座朝五虎,昔曾有诗云:“松山不放海水过,坐与潮汐争咽喉”极形胜之大观矣。山之麓旧有天后圣母行宫,天地水三官殿,地主庙,迄今数百年,由来旧耳……”。从碑文中一目了然,“天后圣母行宫,迄今数百年,由来旧耳”。
④妈祖生平图:八轴64图。可谓镇宫之宝。(此图原作系明代绢画,本人在1953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率霞浦闽剧团到该宫演出时,看过原作,记忆犹新)当年的妈祖生平图,毁于1966年“文革”,于1994年,由张景骞、陈品全和笔者等文史界人士组成复制绘图工作小组,特聘画师谢瑞良、林斯杰,根据松山当地十多位父老的回忆陈述,通过几度逐图修改补充,不论构图和图解说明词,严格按照以旧复旧的原则,重绘“妈祖生平图”,可以肯定,现存的“妈祖生平图”是重现原貌的。该图从第六图至第八图,图解词为“林愿全家住松山”;“王氏得珠怀六甲”;“王氏生下‘龙女’儿”。新建的松山天后圣行宫大门对联:“父莆田,母长溪,湄洲松山花并蒂;建宋代,修明朝,祖庙行宫泽环赢”。左侧灵慈门对联:“唐时赤岸来空海,宋代松山出默娘”。
(三)对后世之影响
党的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落实了宗教政策,这座千年古庙,在当地信女陈梅月、林雪玉的带动下,数以百计的男女信徒,日以继夜,从整平正座原天井、戏台、走马楼、宫门回廊遗址开始,得到多方赞助捐资,先后新建了规模壮观的大门牌楼和灵慈门、以及正殿左右厢房,请来安放在信徒家中的原妈祖娘娘和张、许候王爷等神像,重回神龛。古香古色的正殿,长明灯日夜辉煌,香烟绕绕,朝拜者络绎不绝。目前该宫包括新建的文物室、接待室、膳厅、宿舍、厨房等,总面积达3300平方米。近来在福建省博物院的绘图设计下,在正殿后座新建仿古式的“林愿纪念馆”,馆中奉敬积庆公林愿和积庆婆王氏夫人神像。今年十一月十六日举行上梁庆典,和平女神妈祖将在海西福宁湾娘家与双亲团聚,这是古长溪的喜讯,新霞浦的福音。自1999年,成立松山妈祖文化研究会以来,先后出版《霞浦松山天后宫》、《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共发表陈国强、林瑶棋、陈品全、方文圆等专家学者有关论文60多篇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专片。其史迹相继入编国家出版的《妈祖画册》台湾的《工商时报》等,大大地提高了松山天后宫的知名度和该宫的历史影响。2004年10月,加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为第一届理事单位。十多年来该宫董事长陈月梅,秘书长陈杰等,应邀参加过厦门、天津、山东湄洲湾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妈祖文化交流会和互访朝拜活动。台湾嘉义县成立了嘉义松山妈祖学术研究会,并且从水道专程运送黑脸、玉脸两尊金身妈祖神像,向松山天后宫举行隆重的分灵仪式。历年来农历三月廿三日神诞节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迎来各地妈祖神像进城巡游,公祭妈祖,以及举行传统的妈祖走水等活动,并请来剧团,日夜公演,妈祖娘娘、舆驾剧场,与民同乐。正殿对联:“浪遏三狮潮平五虎神女安澜福宁永福,殿基澳尾门对湄洲天圣建庙兴化同兴”。宫门与殿前对联正是松山天后圣母行宫的真实写照。
|